博友阁

不总说真话 与主流保持距离

Wednesday, April 06, 2016

Google Translate的意译英水平一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michael zhang
链接:http://zhuanlan.zhihu.com/p/19865551
来源:知乎

最近大摩研究部出了份英文版报告,大致内容是对欧洲央行未来政策走向的前瞻。

因为标题用了意大利语(没法子,很多投行经济学家都是标题党,而且这次欧洲央行峰会在那不勒斯举行,很应景吧),我又不懂,所以Google一下。

结果发现,有网站把这篇英文报告的部分内容译为意大利语。

忽然来了兴致,把部分意语译文放入Google Translate中,“回译”为英语后再跟原文比较,看看Google Translate的意译英水平究竟如何:


结果如下:

这是报告意大利语版的部分内容:

"sebbene il Consiglio direttivo della Bce mantenga il suo impegno unanime nell'intraprendere ulteriori misure non convenzionali nell'ambito del suo mandato, se necessario, non abbiamo avuto l'impressione che la Bce si stia avvicinando a un programma di QE su larga base, compresi gli acquisti di titoli di Stato"

下面是Google Translate的机器翻译结果(秒翻哦):


although the 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ECB will maintain its commitment unanimous in undertaking further unconventional measures within its mandate, if necessary, we did not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ECB is approaching a QE program of broad-based, including purchases of government bonds. "

而原版的英文(插一句:我是在上述机译内容中挑选关键词,再到原文中搜索的)

While the Governing Council remains unanimous in its willingness to also
embark on other non-conventional policy measures within its mandate, if
needed, we did not get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ECB is inching towards a
broad based QE programme, including purchases of government bonds.

可以说,GT回译出的英文与原版已经非常接近了。需要Post-editing的地方非常有限。

在投行如何协调临时性笔译项目

今早在茶水间,我偶遇相熟的同事。我问起上次翻译项目的反馈,对方答曰:德国客户挺满意的。

说说这个项目的背景,也许对大家有一定借鉴意义。

大约两月前,公司法务总监找我:说公司某最赚钱的业务部门(投行术语“前台部门”,跟reception没半毛钱关系)有个约20万字的中翻英项目。问我该如何处理?

翻译这工种在一般公司都属成本中心:在投行更是如此。但眼前有这么个急活,公司内部缺人手。该部门(以下简称F部)又因保密原因不愿把文档直接发给翻译公司。怎么办?

我说:BPO(商业流程外包)。
BPO说穿了很简单:让第三方机构派遣人员到我司现场工作。一方面,便于管理和沟通;另一方面,这种灵活的用工形式在其他投行也很常见。

当然,理念很简单。在执行层面,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

首当其冲的,是合规问题。F部向合规部提申请时,合规部最终同意第三方人员进驻我司工作;但限定在会客室,而更便于沟通的F部办公室,以防泄密;还有其他许多小问题,这里不赘述。


其次是企业服务部,该部门需给这些人员办门禁卡(规定这些非我司员工能去哪里、不能去哪里);第三是IT部,需要给这些人员配备公司电脑,同时限制其不得使用邮箱(防止机密外泄)。通过设立共享文件夹,方便存取资料。

第三自然是F部内部需要有专人与翻译供应商及其派遣的译员对接。

我的角色则是协调。一方面,供应商本身并不了解投行的条条框框;尤其是合规方面和电脑使用方面的规定;另一方面,我们内部的同事对翻译供应商如何工作、需要哪些支持也知之甚少。


好在我之前有在瑞银工作的经验;而瑞银是BPO大户,很多部门都有一个甚至多个供应商派遣人员在现场工作。


至于译员的选择,供应商先是筛选出认为合适的人员;我通过巧妙设计,让这些译员在接受CAT工具培训的同时(至于什么是CAT工具,请参加我的这个回答),很自然地就展现出各自的语言水平、计算机使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而这些素质,绝非一次标准化的笔试就能体现出的。


由于项目压力较大,经过磨合后大家很快就进入状态。我也是第一次得以近距离观察基于CAT工具的中翻英项目是如何开展、又会遇到怎样的问题。总结下来,有几点心得。

1)团队合作非常重要。在协商报价时,我就提出,如果总价固定,建议多派译员到现场。虽然人多也会有问题,但如果始终只有一到两名译员,整个项目对专门译员的依赖性过大;很容易产生问题。须知:这些译员本身也并非供应商的正职员工;再加上是派遣制,人员流动率之大,完全可以预见。

所以最后该项目上放了三名译员。实践证明:其中一人因故没来时,另外两人也能很好地进行衔接、承担额外工作。

2)有效沟通必不可少。在项目组建立初期,我就提到过术语的问题。坦率地说,F部因为都是金融专才,对语言服务领域了解不多,因此也不清楚术语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导致的问题是:第一批文档(约5万字)初稿译出后,F部另一位同事认为术语还有必要修改,因为没有参考他认为最权威的资料来源。这就提醒我们:在项目开展初期,类似术语等——如可能——应严格界定,否则很容易最后返工,浪费时间和精力。

3)欲善事,须有利器。上面提到的CAT工具,具体就是指Trados。有位译员曾告诉我们:他一天最多翻译15000个汉字;何故?重复率很高罢了。

缺乏趁手的工具和高效的工作流程,很难想象一名普通译员能每天翻译万字(中到英)以上。

总结一点:如果您在公司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不妨跟你的老板或其他stakeholders提两点:BPO和CAT。另外,找对供应商也很关键。警惕那些报价明显过低的供应商——还是那句老话:高价未必优质,但低价肯定劣质。


作者:michael zhang
链接:http://zhuanlan.zhihu.com/p/200342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而不搜则罔;搜而不学则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michael zhang
链接:http://zhuanlan.zhihu.com/p/20144354
来源:知乎

同事拿来一篇实习生翻译(英译中)的报告给我,说里面有个别词没翻出来,让我帮忙看看。我粗粗看看:大致翻得还可以。但里面有一个未翻的短语的确眼生:
Royalty/Streaming。
这篇研究报告分析的是黄金股对金价波动的敏感性。根据这个思路,我翻墙出去Google一把,居然一下子也没搜到。后来调整了关键词,终于搜到一篇文章,节选如下:
可是有没有这样一种贵金属公司:我们可以不用承担勘探开发风险,也不用担心油价上涨毛利下跌,更不用担心某一个矿山所在国家的政治风险,却能比贵金属ETF更好地分享贵金属价格上涨的好处呢?
早在1985年的时候就有人想到了这个问题,借鉴80年代油气资源开发领域的模式,在黄金领域创造了一种新的投资模式:权利金和金属收入流公司(Royalty and Stream Company)。最早的黄金权利金公司Franco-Nevada (FNV) 今天已经成为市值达67亿美元的黄金公司,其创始人和现任董事会主席Pierre Lassonde现在被公认为贵金属投资领域的传奇人物之一。
那么什么是权利金和金属收入流公司(Royalty and Stream Company)模式呢?
实际上,这些公司不持有矿山,也不自己开采,而是通过先期为矿业公司提供资本来换取后期的利润或者产品分成。换句话说,他们为其他公司提供勘探或者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作用更象银行或者投资公司。与银行不同的是他们提供资金所得到的回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勘探项目所发现的所有矿藏未来销售额的一定比例,通常都在1%-5%。如果金属价格上涨,专案的销售额随之上涨,则权利金公司收入也会随之上涨。另外,很多权利金公司还得以分享专案勘探发现新资源所带来的销售分成。由于参与项目的时间早,虽然为每一个勘探项目提供的资金可能并不多,一般只有几百万美元,但是有些专案的分成所得却可能非常大。比如Franco-Nevada (FNV)在80年代中期提供资金勘探开发的位于内华达的Goldstrike项目目前是北美最大的黄金矿,每年都可以为Franco-Nevada (FNV)提供5,000万美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第二类是为开发和建设矿山阶段的公司提供融资,这样的融资规模通常都比第一类规模大很多。权利金公司则可能收到另一种形式的支付,称为“金属收入流”:接受融资的公司保证每年提供固定数量或者该矿山未来产量一定比例的贵金属,权利金公司则有可能以比现货价格低75%的折扣价格来购买这些贵金属产品。但是为了拿到这么大的折扣,权利金公司所要提供的融资就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矿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因此即使是很多大公司也都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共担风险的合作夥伴,权利金公司就承担了这些专案合作夥伴的角色。这种方式对很多矿业公司来讲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如果这些矿业公司要从银行寻求贷款建设这些矿山,银行可能要求他们对冲产品价格风险或者提供更多其他形式的担保。而如果他们到股票市场发行更多股票来融资则会大大稀释现有股东的权益。而与权利金公司合作只需要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来支付,相对简单很多。

从翻译层面上说,有了这些信息,基本上把什么是“Royalty/Streaming”解释的比较到位。新的问题又来了:上文里把“权利金和金属收入流公司”公司简称为“权利金公司”,后者是否为业界通称?又搜索了一下“权利金公司”,搜出的链接基本能证明这一点。

以Royalty/Streaming为例,我们可以说翻译一个陌生术语的时间分配大致如下:
1.搜索网页,找到可靠来源的有效链接;
2.学习和消化相关资讯,并推敲出合理的译名;
3.再次搜索,验证译名是否靠谱。
其中1和3通常只需1-2分钟,大量的时间花在2上。
也许有人会说:翻译只需找到这个词的译法,为何要花那么多时间通读文章呢?
答曰:如果不通读文章,仅仅刻板机械地“知道”某个英文术语的中文叫法,有时仍不足以准确翻译其他相关内容——因为全文里也许还蕴藏其他与该术语相关的信息。
仍以Royalty/Streaming为例,需确译的全句是"The Royalty/Streaming group also looks defensive as ongoing costs are relatively low and the weak pricing environment tends to open up new opportunities,but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 source companies is key."
如果不认真阅读上述有下划线的斜体文字,看到“source companies“也许你就不假思索地译为”资源公司”。但实际上,综合上下文判断,应该译为"金矿企业”。
小结一下:
1.对于大部分译员而言,翻译陌生术语就是一个学习过程。而学习本身往往会耗费大量时间。这就是为何也许仅翻一个词你得花半小时的原因。
2.在社会分工高度精细化的网络时代,学而不搜则罔;搜而不学则殆。
3.靠谱的搜索引擎非常关键。

你所在或了解的领域有哪些技术上不是很复杂,但 idea 非常好,很有原创性的研究?

笔译领域,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TM)概念的出现及其应用,使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CAT)的发展跃上新台阶,令无数译者受益,也极大地提高了笔译工作效率。

这一概念本身非常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完全重复的内容不用让译者翻译第二遍,而是让计算机自动完成。”

根据维基百科的记载,1970年代,有位叫Peter Arthern的学者在一篇论文里首先提到现代TMS(翻译记忆系统)的概念及其好处(貌似是介绍欧盟各语种翻译的流程)。

论文结论是:在字处理软件中输入新原文时,电脑会自动对比新内容与记忆库里旧原文的相似程度,通过“剪切和粘帖(原文是cut and stick)”的方法,反复利用既有且语法正确的译文。根据他估算,这种做法能为译者节省至少15%的时间。

我认为,这位学者的估计还比较保守;根据自身经验,目前商务文档的重复率(这里特指整句重复率,而非高频字词)经常在20-30%以上,相应地,TM技术就能节约20-30%的时间及成本。

我认为这种原创性idea从分析人类文本结构的本质着手,提炼出“重复”这一过于明显反而易被忽视的共性,再利用计算机擅长存储的特点,彻底改写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路径。说改写是因为:在CAT概念出现前,产业界甚至包括许多学者仍把翻译当成一种高级解码工作,所以机器翻译就是寻觅“圣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密钥。但CAT明显是另辟蹊径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基于TM的CAT技术仍把作为翻译活动的核心,相关的计算机程序/软件/算法充其量让译者少写/打些字而已,只要你愿意,任何TM软件里“自动/机器翻译”的每一个字都是你自己笔译的结果。

反观某些机器翻译(MT)技术,未成气候就急吼吼地宣称要让所有笔译员失业。

CAT技术帮你节省时间金钱精力,又不会取代你:这么贴心贴肺贴肚肠的idea跟技术,想拒绝它都难。

2015年1月20日更新:

非常感谢点赞和评论的朋友!

参考文档链接:
en.wikipedia.org/wiki/T

2015年5月22日更新:

有人问CAT工具适用的语言对。根据我的经验,无论是英译中、还是中译英都能用合适的CAT工具显著提高产出。

此外,据有翻译好莱坞大片经验的资深译员介绍,即便是重复率不算高的电影字幕,CAT软件也能明显提升效率——包括术语(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的一致性。

A 股市场都有哪些文风清新脱俗的研究员 / 分析师?

如果题主说的A股市场涵盖全球宏观经济的话,请允许我说说个人最喜欢的经济学家和他“清新脱俗”的文风。

原UBS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Jonathan Anderson(现已离职)。我以前亲切地叫他“老乔”。

老乔是哈佛高材生。虽然从未谋面,但我深知他喜欢读书和电影——何以见得?

举几个“栗子”:

Risky Business,内容是介绍某种经风险调整指标——我曾翻译为《回报险中求》。
我后来才知道Risky Business也是一部好莱坞经典电影的名字。
一度认为我的翻译妥帖雅驯。结果老乔后来又出了一篇:Really Risky Business

我只有Orz鸟...

还有 09年的一篇The Coming Non-Collapse of China。一看就是恶搞某畅销书。我翻译成《万里长城永不倒》,该译名后来还被经济观察报的一篇报道《会讲故事的分析师》引用过。

除了标题,老乔是我见过的在研究报告里插入题记第一人。他未必是第一个在研报里像小说那样插入题记的经济学家,但绝对是水平最高的,没有之一。

他的题记时而是中国谚语或《论语》英文版;时而冒几句他自认为经典或相关的好莱坞电影台词(例如《蝙蝠侠和罗宾汉》);时而摘一行科幻小说原文(印象最深刻的是“劈开不定式!——摘自《银行系漫游指南》”)。虽然为确译他的一句话,搞得我很辛苦,但阅读他的报告真心是享受。

就老乔研报的标题(含题记)的文风而言,总结一句话:报告标题往往看似平淡,但经常是集双关恶搞之大成。用时下流行语来说:脑洞大开。

当然,除了吸引眼球的标题跟题记外,他的报告简洁明了、逻辑谨严,经常打破市场流甚广的定见。例如“金砖四国”概念云。

据我所知,部分投资者和国际媒体如WSJ都非常喜欢读老乔的报告。不过当年在UBS,我就预言过:这样有独立思想的投行经济学家,未必事事都拣大佬(以及客户)爱听的说:走,是迟早的事。

如今我在另一家投行工作,但像老乔这样的高产、风趣又富有真知的经济学家或分析师,不复见矣。

————————2015年4月23日更新————————

没想到这个回答这么多人点赞,鞠躬拜谢。

上张老乔在UBS的定妆照。我觉得他长得就骨骼清奇。



请问图中几个格鲁吉亚语单词是什么意思呢?(及回答)


今天在做英中翻译的时候里面混进了这样一段内容,试着查找了一下应该是格鲁吉亚语,但是不知道完整的是什么意思,我自己查到其中的სრს好像是Civil Registry Agency。所以如果有大神知道答案英语的也可以的,非常感谢!


《火星救援》作者Andy Weir问答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michael zhang
链接:http://zhuanlan.zhihu.com/p/20406027
来源:知乎

问:感觉你就是个科学极客: 你感兴趣的话题包括太空旅行、轨道动力学、相对论、天文学以及载人航天历史等。 你怎样把这些热忱融入到处女作《火星救援》里?
答:这些兴趣就是构思小说的基础。 我一直就喜欢读太空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读着读着,我突然就萌发出个想法:写一个宇航员被困火星的故事。 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我是一直用绳命为这个故事做研究准备。 从一开始,我就决定这部小说科学上的描述应尽可能的精确。 对像这种死理性派来说,为马克(小说主人公)设置数学和物理难题再给出解决方案很有意思。
问:请用一句话概述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就是关于”宇航员因事故被困火星、努力活下来”的故事。
问:讲讲《火星救援》里科学知识的真实程度吧。
答) 书中描写的火星登陆计划的基本架构与现实中所谓的”火星指令”计划非常接近(当然我在书中做了艺术加工)。 这么说吧:未来人类真的首次登陆火星会与我书中描写的情况非常接近。 书里介绍火星的事实都很准确,太空旅行方面的物理学知识也挺靠谱。 我甚至计算过书中飞行器不同轨道运动的路径,为此还自己编了个小软件追踪常值推力的轨迹。
问:什么的机缘启发你创作《火星救援》?
答:当时我常瞎琢磨人类登陆火星的最优方案(我就是个理傻)。 结果琢磨的细节渐渐丰满了后,又开始畅想:宇航员在其中的作用。 在设计登陆探索任务时,你自然会考虑” 宇航员一旦遇险怎么办”以及他们脱险的概率。 接着我就意识到:这种假设本身就是绝佳的故事素材。
问:你是否非常支持人类登陆火星? 并认为人类很快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答: 那当然,我本人就非常迷太空探索——无论是载人还是机器人执行的项目。我巴不得有生之年能看到人类登陆火星。 至于说能否实现, 可不好说。 现在和1960年代不同:美国不再与其他国家展开探索太空军备竞赛,这也不是咱政府优先考虑的项目。 此外,计算机和机器人技术这些年突飞猛进,比阿波罗登月时代要先进得多。 从逻辑上说,如果机器人就能更好地执行太空探索任务,干嘛还要冒险派人上去? 当然,从情感的角度,人类如果登陆火星仍是超赞的计划:光是这一点就值得继续推进(载入航天项目)。
问:你本人与“聪明得一塌糊涂”的马克有共同点吗?
答:从“机灵”角度说,我跟马克处于同一水平。 对我来说,创作这部小说并不难;让主人公说我想说的话就行。 不过,他比我有“智慧”而且勇敢得多。 潜意识里,我大概想成为马克那样智勇兼备的宇航员吧。
问:在小说里,马克在火星上欣赏的影音制品——同伴们带来的喜剧《三人行》(Three's Company)、披头四的歌及(阿加莎的)《斯泰尔丝庄园奇案》:你在小说里选择上述文艺作品有什么理由吗?
答: 这些都是我自己成长过程中很欣赏的作品。
问:假设你自己被困火星,只能挑一本书聊以自娱: 你会选哪本?
答: 我一直挺怕挑“最喜欢的书”的:太难选择了。 我个人最喜欢海因莱因的早期科幻作品。非挑一本的话,选《星际迷航》(Tunnel in the Sky)。 我一直喜欢很棒的生存类题材(科幻)小说。
问:假设你是马克,你认为能(在火星)活多久?
答: 估计很快挂了(笑)。 我不会种庄稼,也没有马克那样的“急中生智”的天赋。 写“身处绝境”要比亲身体验容易多了。
问:假如有机会与(健在或已故)宇航员会面, 你会选谁?理由?
答: 约翰·杨(John Watts Young,1930年9月24日-) 。他天生就是干宇航员的料:能干、无畏、极度聪明而且心理素质爆表: 阿波罗16号发射时他的心率始终在70以下;大多数宇航员在该阶段心率得飙到120多。
问:小说里马克经常用一小卷胶带和鬼马创意就搞定生死攸关的大难题。 有点像(80年代热播美剧)《百战天龙》(MacGyver)里的主人公。 你小时候看过这部电视剧吧? 有没有哪几集特别喜欢?
答:那当然! 我超爱! 我最喜欢的那集讲的是工程系学生举行障碍赛。
问:(继续问科幻影视作品方面的喜好)喜欢《星球大战》还是《星际旅行》
答:《神秘博士》。
问:你心目中“理想的一天”…… . .
答:睡到自然醒。与(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共进早午餐。 去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参观,看科学家控制好奇号火星车。 最后与《神秘博士》的编剧们吃晚饭。
问:你原创而且网上连载的《火星救援》爆红后你怎么想的? 先前是否预见到这书肯定好评如潮?
答:完全超预期。 之前,在我个人网站上好几个月里这部小说都可免费阅读;当时感觉:这本书的目标受众都在网上看过了。 结果有读者建议我出个Kindle版,因为下载更方便。 我照办了,把售价定为亚马逊官网电子书的最低价。 结果书越卖越好,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问:你接下来的计划?
答:我一直想写一本罪案题材的科幻小说。高智商罪犯对抗旗鼓相当的FBI探员。

如何看待《常德津市悬赏万元 破译古印度金币秘密》这条新闻?

置顶:原来是我写给“你听过哪些赚钱的歪点子”的一个匿名回答贴,但自己觉得不错(我脸皮是有多厚……)所以就自问自答一把,希望能吸粉。


最近有条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常德津市悬赏一万元 破译古印度金币秘密

新闻里待破解的金币背面铭文长这样: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顶多一笑而过便不再挂怀;但对我这个重度搜索爱好者(自己杜撰的名词)来说,觉得“玩坏谷歌”的机会又来了。

自己不是什么钱币专家,也丝毫不指望自己能拿到这笔奖金(常识告诉我:世界上某个角落肯定有人熟悉这种铭文)。我的出发点是:能否仅仅根据搜索引擎(具体说就是谷歌)就找到能可靠破解这种背面铭文的专家(这个目标已达到)。强调“背面铭文”是因为新闻里说金币“正面铭文”含义已经弄清。

根据新闻里的讯息,这是古印度德里苏丹王朝的金币。我Google一下,惊讶地发现:该王朝的金币留存于世的非常多(见下图,仅仅是部分)





想来也符合逻辑——正因为当时此类钱币发行量大(这点已得到网友证实,参见下面的微博截屏),所以才会在元朝这个民族空前大融和的时代流转到湖南;而且有些铭文与新闻里的铭文颇有几分相似(至少我感觉……)

感谢Google,让我找到在一个叫coincommunity(没被墙)的全球钱币论坛里,有位印度网友(ID:drnsreedhar)对古印度德里苏丹王朝的钱币很有研究。下图是他帖子里对德里苏丹王朝具体年代钱币铭文的解读(他还有一个名为”印度古币(coins of india)”普及长贴,coincommunity.com/forum,有兴趣的朋友可点进去看看)

在这个长贴里,他对印度钱币有完整而深入的介绍、图文并茂;而且他本人也是英文维基百科上相关条目的图片提供者。

2016年2月23日更新:

新浪微博上已有人破解金币的背铭:


而且根据我的调查(其实也就是在coincommunity这个论坛上发带图求助贴),外国网友也给出同样答案:

上面截屏节选如下:

17-February-16 9:10pm

And for the Jinshi City Museum, the reverse central text is "sikandar al-thani / yamin al-khilafa nasir / amir al-mu'minin" (Alexander the Second, right hand of the caliph, assistant to the commander of the faithful). Around is the date and mint, of which "sana ithna wa sab'mi'a" is legible (year two and sevenhundred). 

我高度怀疑中文微博上的破解其实就是翻译自上面这条外国友人的解读,而且“ the commander of the faithful”译得还不地道,应是“教主(德里苏丹王朝属于政教合一的王国)”。

昨天(16/02/22)我打过红网相关新闻上留下的津市文物局电话,一位女士接听的;果不其然,据她说有人已经破解,领导正为此事“在出差”。

在红网的题为《常德津市悬赏万元 破译古印度金币秘密》新闻里,记者还写道:

为了找寻它的主人,探寻它的过去,在近20年的时间里,津市文物工作者带着金币跑遍了全国相关的研究机构和院校,“没有一人能破译出上面神秘的文字,也不知这些金币是从哪里来,就连全国文物鉴定专家小组也只能推测是罕见的西亚金币,并鉴定为一级文物

直到2000年,南京一古墓中出土了3枚相同类型的金币,南京博物馆也无法弄清金币的来历,两地不约而同地找到了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钱币学会牵头联络新疆考古研究所对我国现存的9枚同类型金币进行了考证,确定金币是印度中世纪德里苏丹国第二王朝——卡尔奇王朝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296—1316年)打制的,时间相当于我国元代中期。

上面这段,如果真是津市文物工作者告诉记者的原话,我只能为津市研究部门感到悲哀。因为直到2000年,他们还不知道可以利用网络来尝试解决此类问题(有知友怀疑:2000年中国网络的普及程度,这里插一句:早在1995年的“朱令案”中,就有人利用互联网向全世界专家求助,而且获得正确解答;况且,即便没有互联网,难道不知道求助外国专家吗?)


本着“认真你就赢了”的知乎精神,继续更新此帖:

最新发现:著名的BBC(英国广播公司)在2月17日也编发了这篇新闻(China museum offers reward to decode historic coins),从而进一步引起了国外网友甚至学术界的兴趣。

下面是国外一个学术论坛对金币背铭的讨论(http://languagelog.ldc.upenn.edu/nll/?p=24139,可能需翻墙)


连收藏金币的目录都列出来了:相当严谨的风格。作者是宾州大学图书馆员(不要小看这个职位,也是教职)Pushkar Sohoni,他是网上最早给出比较权威解释的学者——至此,我的目的也基本达到。

有趣的是,另外一位专家(Victor Mair——感谢评论区知友提醒:原来他老人家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中文名梅维恒)对津市的某些做法相当不理解,评论节选如下

BTW, there are people in China (e.g., in Shanghai, in Beijing, and in Xinjiang, some of whom I know) who are supposed to be experts in Perso-Arabic script, and Peng Jia claims that he at least contacted people in Xinjiang, so it'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hy they were unable to decipher the script. At least half-a-dozen respondents to the LL quiz told me that the inscriptions were relatively easy to read.
Another thing that is a bit puzzling to me is that the Chinese announcement of the contest to find someone who could decipher the inscriptions referred to the script as "Kēfēitǐ 科菲体", by which I think they meant "Kufic". ("Kufic" is normally transcribed in Chinese as Kùfǎtǐ 库法体.)

(摘译:其实中国各地——北京、上海和新疆都有能解读此类阿拉伯文的专家,不明白津市文物局为何只联系新疆专家;另外,这种背铭字体的通常译名是库法体,不是“科菲体”)。

另外一位专家还专门与津市博物馆接触过,他的评价就不太不客气了:

Spenser said,
February 20, 2016 @ 6:49 pm
There really isn't much to decipher.
You can find these coins (GOLD TANKA) of the time of Ala al-Din Muhammad Shah, (695-715 H/1296-1316 AD)
It looks like someone else has already done something similar though :)
I don't get why they were seeking Chinese experts for Indian coins though(我不理解他们干嘛找中国专家解读古印度金币). It seems somewhat silly(挺傻的).
I have contacted the museum and they told me to just e-mail them information. They didn't seem interested in talking.(我联系过博物馆,他们告诉我直接发邮件就行,似乎没兴趣跟我交谈)。


下面两张是imgur上两张解读金币背铭的图片,可惜没有找到来源。

链接:http://imgur.com/a/VqJ2m



最后讲讲外国网友对悬赏的看法,我看到的所有参与解答的网友(包括专家)都开玩笑地说:我要到中国拿1万元奖金啦!但其实字里行间有种“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悬赏你在耍我咩”的赶脚……他们唯一认为有难度的问题是:铸造这枚金币的具体年份

继续更新:

本答案开头那篇新闻里说“金币的主人叫阿拉·乌德·丁,是卡尔奇王朝首任苏丹卡尔奇的外甥兼女婿。阿拉于1296年弑其岳父自立为苏丹,并不断扩展势力,成为第一个在德里建立,并拥有印度大部分土地的穆斯林帝国。”

这位君主长这样:



而且根据Interesting facts and history of Alauddin Khilji:the second Alexander(关于阿拉乌德丁·卡尔奇的趣闻逸事 )上的介绍,我有一丢丢怀疑:这批金币都是阿拉乌德丁赏给他重要的谋臣Malik Kafur的。

史载阿拉乌德丁很好战,多次击退蒙古人,同时积极在印度次大陆开疆拓土。他曾在攻克古吉拉特邦后俘虏了将军Malik Kafur,后来奉之为上宾。说起来,这位Malik Kafur先是帮着新主子出谋划策、攻城略地,但最终居然杀了阿拉乌德丁——这也算是这位弑(岳)父夺权者的报应吧。

看着“哈里发的右手、教主的助手”的铭文,我有点唏嘘:这金币背后,又隐藏着一个怎样的相爱相杀故事啊……(大误

有分教:

(推)断背铭、断背山, 意得志满属苏丹;
岂料罪(ji)臣(you)反噬主,顷刻帝国化云烟。

2016/03/08更新:

先前我去信询问的那位住在印度的古币大牛终于给我回信了。

首先是他对背面铭文的解读(跟若干学者的解读很接近,但个别词有差异,见下图)


信中他还表示:这位君主的继任者( Qutb ud Mubarak)也曾发行过类似的金币,样式略有差异。

2016/04/05 晚更新:

根据这条新闻(http://coin.shouxi.com/news/industry/2016/0401/2216.html),津市文物局宣布:金币背面铭文已被成功破解。背铭的内容,与另外一位知友在答案里写的基本一样。

有意思的是,分享万元奖金的三位牛人非但厉害,而且低调,容我一一介绍。

先说海口的贾世杰,这篇报道(海南省博物馆30岁帅小伙成功破译古印度金币铭文__海南新闻网)里,贾君不仅本身就是博物馆工作人员,而且自学了阿拉伯语。根据文中提供的贾君破解时间来推断,我个人打电话过去时,其实博物馆方面已经收到了贾君提供的破解内容及相关证据。

陕西咸阳林文君也很厉害。根据我搜到的新浪微博介绍,他是“中国钱币收藏愽览会主席团成员、中国钱币学会会员、陕西钱币学会理事、陕西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咸阳钱币文化研究所所长、丝路钱币文化学者”。根据林文君微博上的照片,他之前也获得过阿拉伯文古币。

至于德国的慕尼黑吴雅迪,貌似是个年轻的萌妹子(照片啥的就不放了……,她有facebook主页,但因为我没注册,所以看不了状态),专攻汉学方向。之前撰写的论文标题我都看不懂(汗)。(例如:反映在瓜达卢佩祭礼中的墨西哥宗教融合政策 (''Der Guadalupe-Kult. Mexikanische Volksreligiosität mit altindianischen Wurzeln'' by Berthold Riese)。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找到妹子的新浪微博;已关注并发私信请她拨冗回答破解过程了,大家祝我好运吧。


说这三位厉害是因为不仅他们提供的参考资料更多更权威,而且连金币铸造时间也都判断出来。

说他们低调,是因为即便是有新浪微博的林君,似乎也没有转发自己获奖的消息(2月17日倒是发了一条解读类似金币铭文的微博,有些内容与这次破解的内容非常接近,但丝毫没提津市金币悬赏)。也许是高人觉得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吧。不像我脸皮那么厚,没破解也敢写长答案。

贾君如何破解背铭的,海南的那篇报道里介绍的蛮详尽了;真心希望另外两位如有空,也来知乎写个长答案:-)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