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友阁

不总说真话 与主流保持距离

Wednesday, September 27, 2006

[新闻作品][一线报道]守望银发市场的网络先锋



[deck]互联网创业热潮高烧不退,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网络服务也没有被冷落。

[byline]文 Michael Zhang

在2000年,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吴含章准备从就职的银行跳槽出来开办网站。在和创业伙伴张志安商讨网站定位时,当时26岁的吴含章发现老年人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自认为找到了市场空白点的两人很快就注册了公司,同年8月网站正式上线。“其实要在创业之前真做了许多市场调研的话,我们也许就做不起来了。”吴含章笑道。

吴含章当年的创业决定多少有些冲动。“即使在非常成熟的现实生活中,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也很有限,而老年网民市场更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艾瑞咨询公司(iResearch)研究副总监侯涛表示。不过,老年人“触网”的趋势让吴含章看到希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05年,中国60岁以上网民数量及其占全体网民数量的比重连年上升。2005年,全国老年网民达到了121.8万,是2001年的4倍。

2005年3月,总部位于北京、定位为全球华人老年人门户网站的“中国老年网”正式上线。创始人许宜猛同样是个26岁的年轻人。中国老年网提供从网上社区、免费邮箱、搜索到博客、婚介交友的全方位网络服务。此外,他们还针对老年人的特点,专门设置了“健康课堂”、“老年大学”等特色频道。许宜猛选择创建老年人网站的初衷和吴含章如出一辙:中国社会的人口日益老龄化,而基于老年人的网络市场仍然是空白,先进入的企业必定将占据一定的优势。

曾是大学助老社团积极分子的吴含章首先想到要先帮助老年人学电脑,培养他们对网络的兴趣。因此老年人上网培训成了“老小孩”最初的主营业务。由于满足了老年人退休后晚年生活的实际需要,此项服务备受欢迎。现在“老小孩”在全上海有20多个培训班,遍及各主要区县,这使他们在培训、辅导老年人上网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吴含章的父亲在学会用电脑后甚至还专门写了一整套指导老年人上网的教材。2005年,仅培训业务就给“老小孩“带来了25万元的收入,占网站全部收入的1/4。

尽管“扶老上网”为“老小孩”带来了不少的关注、赞誉以及一定的收入,却无法让公司摆脱低成本运营的窘境。不久他们发现,政府有关部门对于“老小孩”专门扶助老年人上网也十分支持,因此他们开始主动出击,积极承办各类与网络有关的老年人活动。目前,“老小孩”每年要组织策划三场大型活动,部分的活动经费则由政府相关部门拨出。开展此类活动每年给老小孩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通过5年的积累,“老小孩”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老年网民中逐渐有了口碑。经常浏览“老小孩”网站的有千余人。很多老年人喜欢在网站论坛和聊天室里留言、贴图甚至引吭高歌。由于颇具人气,IBM公司通过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找到“老小孩”并结成合作伙伴,由后者为该公司针对老年人开发的辅助上网技术及产品提供参考意见和用户数据。2005年,上海电信也选择“老小孩”作为公司网站“互联星空老年频道”的实际运营者和内容提供商。这一项合作为老小孩带来了近40万元收入。

在表面热闹的背后,“老小孩”也有隐忧。网站的另一位创始人张志安坦言,网站发展前景虽然好,但由于老年人购买能力较低,消费习惯和观念偏向传统等现状一时无法改变,网站要寻求到理想的盈利模式还是很困难。今年“老小孩”也计划推出博客服务,以吸引更多的老年网民。委托厂家生产老年人需要的生活用品如放大镜等,也列入了公司日程。在“老小孩”看来,要想将网站办得风生水起,必须多多地从线下业务着手。

“基于互联网的休闲游戏及电子商务等服务方式在老年网民用户中将有发展。” 艾瑞咨询的侯涛说。许宜猛自豪地表示,“中国老年网”目前的注册用户增幅较快,成立仅一年多,每天经常访问的独立IP数已达到3,000。但至今“中国老年网”和“老小孩”一样,既没有实现盈利,也没有风险投资注入。两个人的年龄加起来还不到60岁的吴含章和许宜猛都很清楚,老年网络市场的孕育、发展还需要至少两到三年的时间。“我觉得做这样一个网站要耐得住寂寞。”吴含章说。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